9月20日 镇江VS无锡
当苏超联赛的哨声,即将在9月20日为镇江与无锡的对决吹响。赛场之上是球员们的热血竞技,赛场之外,两座城市早已以另一种温柔的方式相连——镇江的“天下第一泉”与无锡的“天下第二泉”,如同两位跨越千年的老友,以景为墨、以泉为媒,写下了双城惺惺相惜的故事。
今天,咱们就借着赛事的热度,聊聊这两口名泉里的双城韵致。
镇江・天下第一泉:
江心来的泉,盈杯不溢藏奇趣
提起镇江的“天下第一泉”,老镇江人总会先念一句“中冷泉”——它原在金山西南的江心,后来随着金山与陆地相连,这汪清泉才“登岸”定居,却依旧带着江水滋养的温润。
要说它的“第一”之名,得追溯到唐朝的“鉴水师”刘伯刍。当年他走遍天下品泉,把全国泡茶好水分了七等,扬子江中冷泉(也就是这天下第一泉)直接拔得头筹,从此“天下第一泉”的名号便流传千年。
如今您去泉边,还能看到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题的“天下第一泉”五个大字刻在石栏上,笔力苍劲,像是在为这泉的名气“盖章认”。
最让人称奇的,是它“盈杯不溢”的奇观——用这泉水注满杯子,水面能高出杯口二三分,却稳稳当当不洒一滴。这可不是魔术,全因泉水中富含矿物质,让水的表面张力变得格外强。
天下第一泉
搁在古代,想喝上一口正宗的中泠泉(天下第一泉旧称)可不容易:得等风平浪静的子午时分,让老船工驾船到江心泉眼,用特制铜瓶汲水,再在船头沉淀四个时辰,滤去泥沙后才得真味。也难怪古人说“物以稀为贵”,这口泉的甘醇,藏着满满的“来之不易”。
△近代“一泉”照片
王仁堪当年发现这泉时,还特意在池畔盖了座“鉴亭”,取“以水为镜,以泉为鉴”之意。
如今,不管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,都爱来这儿坐一坐,用泉水泡壶茶,看池边荷柳依依,听风吹过林荫的声响——这大概就是镇江人藏在泉里的慢生活。
无锡・天下第二泉:
茶圣品过的泉,千年茶香润江南
如果说镇江第一泉带着“江心奇趣”,那无锡的“天下第二泉”(惠山泉),则满是文人墨客的风雅。
惠山泉相传为唐大历年间无锡令敬澄开凿,因唐代“茶圣”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评定其为“天下第二泉”而得名。陆羽在书中将天下水品分为二十等,惠山泉位列第二,此后刘伯刍、张又新等茶人也均推其为第二,故得名“二泉”。唐代诗人李绅称它“人间灵液”,乾隆皇帝又御封加持,这口泉的“含金量”可不一般。
惠山泉藏在无锡锡惠公园的惠山山麓,是唐代无锡令敬澄开凿的。泉水从若冰洞伏流而出,被分成了上、中、下三池:上池八角形,水最清冽,是汲水品茗的首选;中池四方形,水质清淡,别有风味;下池长方形,其实是个鱼池,明代雕刻的“螭首”(石龙头)立在池壁,中池的泉水从石龙头里叮咚流出,终年不断,听着就像江南的小调。
历代文人都为这泉着迷:苏东坡两次来无锡品泉,写下“独携天上小团月,来试人间第二泉”的诗句,让泉名更添诗意;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不仅题了“天下第二泉”五个大字(至今刻在泉亭后壁),还写诗感慨“裹茗来寻第二泉”的雅致;明初画家文徵明更是画了《惠山茶会图》,把文人在泉边煮茶论道的场景留了下来,成了故宫里的珍贵藏品。
△近代“二泉”照片(收藏者:顾群涛)
这泉的名气还曾“走进宫廷”——宋徽宗时,它是贡品;唐武宗时,宰相李德裕为了喝到它,竟让人用坛子封装,驰马千里从江苏送到陕西。难怪皮日休会写诗调侃“吴关去国三千里,莫笑杨妃爱荔枝”,把这泉的珍贵比作杨贵妃爱的荔枝,足见它的魅力。
泉映双城:
不止赛场竞技,更是知音相惜
当镇江的“第一泉”遇上无锡的“第二泉”,没有“谁更胜一筹”的较量,只有“各有千秋”的欣赏。它们都是江南水文化的缩影:一口藏着江心变迁的历史,一口载着文人风雅的故事;一口以“盈杯不溢”显奇,一口以“千年茶香”传韵。
比赛结束后,无锡球迷可以在镇江金山的第一泉,看看“鉴亭”前的荷柳,镇江球迷也可以去无锡的二泉边,品一杯用“灵液”泡的茶,感受苏东坡笔下的意境。这才是双城对决最好的收尾:以赛会友,以泉传情。
9月20日,我们期待赛场上的精彩对决,更珍惜两座城市因泉、因赛结下的情谊。毕竟,江南的美,从不是单打独斗的惊艳,而是像这“一泉”“二泉”一样,彼此呼应,才更显江南的温润与深厚。
为了迎接无锡和广大球迷朋友,镇江文旅集团准备了免费畅游景区、文旅酒店专属折扣、画舫游船体验、景区互动活动等,让我们一起为镇江队和无锡队加油助威,更诚邀您跟着“苏超”游镇江景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