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梭时光对话
对话文保
焦山
古炮台
守护城市文脉
三千年文明史,文化盛行、风骨独特。在镇江的旅游景区中,有着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它们犹如散落的遗珠,无一不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。让我们通过《对话文保》节目,巡礼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,听它们讲述独属镇江的传奇故事。
走进焦山古炮台
镇江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,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如今,每当游人来到焦山东麓,八座炮堡面对长江排列成马蹄形伫立在眼前,这就是著名的焦山古炮台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焦山古炮台,去看看它背后有怎样的故事。
您可知古炮台的故事?
1842年7月,英军发动扬子江战役,进攻镇江城,时任京口副都统海龄率领军民奋起抵抗,孤立无援,镇江城失守,海龄以身殉国。
少年:您好,您是这里的守卫?能给我讲讲焦山古炮台的故事吗?
海龄扶正头盔,目光沉毅:我乃大清京口副都统海龄。此炮台乃道光二十年(1840年)为御英夷所建,与对岸象山炮台成掎角之势,共扼长江咽喉。你可见这墙体厚逾丈?三合土混糯汁,炮火难摧。
少年:当年战事惨烈吗?
海龄声调陡然提高:岂止惨烈!道光廿二年(1842年)六月初八,英舰“弗莱吉森”号与“麦都萨”号来犯。我军旗兵百人据守,英夷连发开花弹,江涛尽赤!
后来如何守住?
少年急切问道:后来如何守住的?
海龄拔刀出鞘:我军以千斤重炮还击,血战多时,弹尽援绝......由云骑尉巴札尔和他的部下也全部壮烈牺牲,只有两人泅水过江回到城里报信,炮台失守。
少年:那后来呢......
海龄掷刀入鞘,铿然有声:焦山失陷后,英夷兵犯镇江城,京口旗营与青州兵一千五百子弟英勇抗敌,死伤惨重,吾也以身殉国。少年你是什么人?
少年:我是21世纪中华少年!现在的焦山古炮台已经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您也成为了我们的民族英雄。
海龄:看来现在岁月静好,正逢盛世!
少年:感谢您和先人们的付出,吾辈当自强!
壮烈史诗 重要见证
1857年4月,恩格斯在《英人对华的新远征》一文中评价说:“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,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。”古炮台遗址不仅是焦山一处古代军事遗迹,更是英雄精神的见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