镇江,这座枕于长江之畔的历史名城,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,每一页都镌刻着岁月的辙印,写满了故事。千百年来,无数文人墨客、英雄豪杰纷至沓来,在此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。他们挥毫泼墨,留下了不朽的诗篇;他们的跌宕经历,让镇江的山川楼阁、街巷古渡都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底蕴,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历史的芬芳。
镇江文旅集团将持续推出《跟着历史名人游镇江》系列节目,诚邀您沉浸式感受镇江历史的厚重,品味文化的馥郁芬芳,开启一场触动心灵的难忘之旅 。
镇江,这座江南古城,以其历史底蕴深厚而悠远,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足迹,在岁月长河中与众多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公元1071年的寒冬时节,苏轼,这位才情卓绝、胸怀壮志却又在宦海波涛中起起伏伏的文人,在前往杭州担任通判的漫漫路途中,怀着对镇江的倾慕与神往,踏上了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,并慕名走进了那座闻名遐迩的金山寺,由此揭开了一段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佳话。
彼时的苏轼,正值壮年,才华横溢,却因政治上的不合时宜,屡遭贬谪。此次赴任杭州,也是他在政治风波中寻求暂时安宁的一次决择。
初临金山寺,苏轼瞬间被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。他沿着蜿蜒的台阶一步步登上金山之巅,极目远眺,只见那浩浩荡荡的江水奔腾不息,汹涌的波涛拍打着岸边,恰似他内心澎湃起伏的思绪。在这壮阔的天地之间,对故乡眉山的思念之情,以及对仕途坎坷、命运跌宕的无尽感慨,如潮水般在他心间汹涌蔓延。
在金山寺,苏轼受到了僧人们的热情款待。他与宝觉、圆通等长老围坐而谈,共同探讨佛法与人生。
夜幕降临,明月高悬,如水的月光倾洒在江面上,泛起粼粼波光,苏轼触景生情,挥毫泼墨,写下了七言古诗《游金山寺》。诗的开篇“我家江水初发源,宦游直送江入海”,仿若一声激昂的呐喊,气势磅礴而豪迈,既点明了故乡眉山那遥远而亲切的所在,又隐隐流露出因宦海漂泊而远离家乡的怅惘与无奈。
诗行之中,他描绘着自己登上金山绝顶遥望故乡的情景,那江南江北层层叠叠的青山,此刻却成了他阻碍望乡视线的屏障,更增添了心中那份浓浓的离愁别绪。
直至文末“我谢江神岂得已,有田不归如江水”,他以归隐田园的心愿向江神起誓,若家中尚有可耕之田,定要回归那方山水田园之间,远离这纷扰的官场仕途。
这一场与金山寺的初次邂逅,对于苏轼而言,无疑是一场视觉与心灵交织的华彩盛宴。而金山寺,也从此与苏轼的名字紧紧缠绕在一起,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一处诗意一处景,欢迎您来镇江,重走历史名人之路,徜徉自然美景之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