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座城市的地标,不仅蕴含着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,更承载着生活在这座城市老百姓所特有的记忆,并且始终焕发着生机和活力。在镇江,宝塔山公园就是代表性的地标之一,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宝塔山,看它是如何蜕变成如今充满诗意的市民休闲娱乐公园,又是如何书写镇江文旅的诗和远方。
龚自珍的“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”,便是在宝塔山公园里的僧伽塔下所写。宝塔山公园地处市区古运河风光带的鼎石山上,每逢春季,这里梅樱争春,山花烂漫,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。
1839年,47岁的龚自珍,辞官回家,经过镇江,赶上宝塔山正举办都天盛会。龚自珍被都天会热闹非凡的场面感染,挥毫写下这首《己亥杂诗·九州生气恃风雷》。
能让龚自珍感慨万千,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。在运河漕运繁忙的年代,鼎石山是镇江南面的门户,山上的僧伽塔是镇江的标志性建筑,民间曾有“看到鼎石山上塔,就到了镇江”的说法。
僧伽塔始建于唐朝,最早建于江北古泗州城。到了南宋的时候,泗州当时的战乱很多,为了避免寺庙和塔被战火毁去,泗州的这些僧人们就决定把僧伽塔移到镇江,这座塔就移建到当时的寿丘山,但是到了明代的时候,当地寺僧又觉得僧伽塔放在这个寿丘山上不妥,就决定把这个塔又移建到鼎石山。于是三迁之后到了这个地方,成为了宝塔山的标志性建筑。
1995年,在正式改名为宝塔山公园后,建祈天池、红梅阁、喜雨潭、梅花亭、桂花亭等景点和建筑。1996年,公园迁建了渊源可溯至东汉名士严子陵的明代楠木结构民居——楠香斋,新建三友轩、学子亭及其他服务设施。
2001年,公园扩建,并建友好广场;2012年实施公园景观提升;2016年启动维修僧伽塔院。经过数十年的建设,如今面积已扩展到6.7公顷。
宝塔山公园内以(种植)梅花和樱花为主的,近年来,在品种上增加了赏樱的品种、梅花品种。公园里还有不少人文景观,其中学子亭的亭基呈书页状打开,书页上镌刻着镇江十二位文化及科学界巨子的传略和画像。
2020年底,宝塔山公园宣布免费开放。每当樱花开满枝,宝塔山的漫天花影倒映水中,赏花的人仿佛步入画中。
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,如今的宝塔山公园生态环境优美,亭台楼阁、曲径小道、树木花草点缀其间,处处凸显着江南园林的古朴与典雅。
一缕草木、一座凉亭、一张石桌,亭台水榭中,宝塔山公园始终守护着镇江市民心中的诗意江南。
作为镇江的外事活动主题公园,园内遍植镇江七个国际友好城市的市树、市花,以江河般的开放包容迎接着八方来客,传递着历史赋予镇江区别于世间别处的独特风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