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座城市的地标,不仅蕴含着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,更承载着生活在这座城市老百姓所特有的记忆,并且始终焕发着生机和活力。在镇江,南山风景区就是代表性的地标之一,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隐碧流泉的“城市山林”,看南山如何蜕变成如今的旅游圣地,又是如何书写镇江文旅的诗和远方。
“行歌白云岭,坐咏修竹林。风轻花自落,日薄山半阴。”大文豪苏轼用诗词将南山之美尽显,其实深幽秀美的南山早就闻名遐迩。
南山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,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戴颙、萧统太子、米芾等隐士名流钟情于此;有刘禹锡、骆宾王、苏东坡等数百位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过名篇华章。如今的南山风景区,群山环绕,山清水秀,山中的著名景点,成了市民游客品读历史文化的胜境。今天,我们一起走进南山,了解这座“城市山林”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?
1980年,南山开发建设之后设立为风景区。许多原本在南山林场工作的员工,成为了第一批南山风景区的园林工作者,石坚就是其中一位,他见证了南山风景区的发展与变迁。
他回忆说:“南山景区的发展前身为林场,在1980年,成立了南山开发办,在84年省政府批准成立南山风景名胜区,这个时候南山所有的塘口、采石场都关停了。当时南山有19座采石塘口,还有几个水泥厂……”
1987年到1995年期间,南山景区先后恢复重建了竹林寺、招隐寺、黄鹤山、高崇寺、观音山等景区和景点,新建了碧榆园、八公洞、塘口新姿等景点。1995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了南山国家森林公园,由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。
唐宋时期,独具特色的南山茶会也应运而生。据《鹤林志》《夹山志》《招隐山志》汇编记载:由于南山大多是山坡等田地,不适宜耕种粮食,因此以茶园种植为主。茶会的起源和昭明太子萧统有关,每年春秋季举办庙会,茶叶也是主要交易品,久之便形成独特的南山茶会民俗。
有着丰厚历史的镇江南山茶会入选了市级非遗。
山中杜鹃花盛开的时候,也是春茶长得最好的时候,结合杜鹃花开,每年举办一次杜鹃茶会,四面八方的游客就蜂拥而至来喝茶,品一口清明时节的味道。
竹林静谧,曲径通幽,泉水淙淙,鸟鸣清脆,连呼吸的空气都让人心旷神怡,无愧于“天然氧吧”“城市绿肺”的美誉。夏日炎热,焦躁不已,寻一清凉之地度夏,南山可谓再合适不过。
伴随着城市山林画卷徐徐展开,近年来,南山北入口景区、南山西入口景区、南山绿道,一处又一处的新景让南山在时光的历练中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醇香。
南山风景区以城市山林、古寺名泉为资源特色,众多的名人文化、宗教文化、地质文化为南山增添了许多独特的魅力。南山景区将继续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、文化传承与展示、景区发展与品质提升三个方面,加大古寺名泉、山林水体等景观资源的保护力度,通过拓展观光游览、文化体验活动,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、提升服务管理水平,实现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。
游过南山,才能真正理解镇江的美。“现代中国园林之父”陈从周题写的“隐碧流泉”四个大字,言简意赅,高度地概括了南山秀美绝伦风景。在这里可以欣赏漫山遍野的杜鹃丛、四季绿如画的竹海、秋去冬来层林尽染的山林,更可以与历代文人诗词对话,领略古今南山多少事,一朝流连忘返中。“烟雨南山开画本”南山的美,等待您的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