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芙蓉楼几十步之遥,有一口著名的泉眼,名为中泠泉,唐代茶圣陆羽曾把天下泉水加以对比,认为中泠泉为天下第一泉。
中泠泉原来是长江江心的一口泉眼,史料记载,当年湖州刺史过镇江时,只取到半瓶中泠泉水,又用江水加满,送给陆羽,陆羽见水后说,“江则江矣,非南陵者”,意思是是江水,但不是镇江的水。倒掉一半后说,这回是镇江的水了。
中泠泉水至今仍汩汩而出,游客们也许并非慕天下第一泉之名而饮茶,泉水是否无与伦比也没有人用科学的方法去求证,只是这泉水的故事就已经足够品味很久了。
相传最早发现镇江山清水美的是汉代的茅盈。茅盈是咸阳人,公元前82年来到镇江的句曲山,隐居修道。他的两个弟弟本来在朝为官,听说兄长得道,也纷纷辞官来到这里,于是山得名茅山,兄弟三人得道成仙后,后人祀奉不断,奉他们为“三茅真君”。
从此之后,镇江成为了隐居修行的一方净土。
刘擅教是一位著名的古琴演奏家,每隔一段时间,他就会背着古琴来到镇江的南山。在南山,他可以聆听自然的音响,更重要的是,南山还是一位大音乐家戴颙隐居的地方。这里,青山未改,碧水长流,似乎可以通过琴声和前人对话。
图片来源/新浪微博山谷回音
戴颙祖籍安徽宿州,父亲戴逵是东晋时的学者、雕塑家和画家,还精通音律,善于操琴。戴颙和哥哥戴勃继承了家学,而戴颙更加出色。
由于父亲戴逵就是一位隐士,戴颙也多次拒绝入朝为官,为了奖励他的引退之风,南朝宋武帝刘裕封他为散骑侍郎,但他从未就任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戴颙应了一位朋友的邀请来到镇江,发现南山之上,山北有竹林,林后有清幽的山涧,戴颙瞬时在这里找到了他理想中的居所。
图片来源/新浪微博山谷回音
这里名为听鹂山房,据说,隐居南山后,戴颙经常坐在此处,一边饮酒品茶,一边倾听黄鹂鸣叫,山泉叮咚,惬意兴起之时,一曲旋律不由得从指尖悠然而出。《广陵》《游弦》《止息》,戴颙改编创作的这些传世之曲收录在四卷《戴氏琴谱》中。
南山距离都城并不遥远,经常有文人名士前来拜访听琴,戴颙既不虚情假意,也不矜持自高,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,从而获得了世人的尊敬。他坚持隐居不仕,更加使刘宋王朝的两代帝王都对他另眼相看。
戴颙无子,只有一女终生相随。戴颙在南山生活到六十四岁去世,女儿便削发出家,把家里的房子捐做了一座寺庙,这就是今天的招隐寺。
戴颙隐居南山,却没有想到,不止他自己没有被世人遗忘,南山的风景更由于有了这亘古的琴声而超越了自然,成为后人流连的精神家园。
南山之上,清澈的虎跑泉奔流了千年,也映照出无数寒来暑往的岁月。相传南北朝时期,一位少年来到这里寻找水源,忽然狂风大作,一只猛虎出现在眼前,少年惊呆之际,猛虎一扑,虎爪陷入土中,一口泉眼喷涌而出。从此这口泉水得名虎跑泉。而那位少年正是南朝梁武帝之子萧统。
图片来源/新浪微博山谷回音
传说固然不可信,但是身为太子的萧统的确在南山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岁月。至今,南山还存有萧统读书时的遗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