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微信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
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中心 - 文旅镇江
苏州的“江南四大才子”与镇江山水的文化情缘!
时间:2025-07-18 作者:

7月20日 镇江VS苏州

夏日骄阳似火,在本周日的 “苏超” 联赛中,镇江队将奔赴苏州与之对决。这次的双城之赛,也悄然勾起了人们对镇江与苏州两地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的探寻之兴。

今天,就让我们回溯时光,一同探寻明朝时期苏州的 “江南四大才子” 与镇江山水,那段不解的文化情缘!

江南四大才子:

从苏州走进镇江

镇江与苏州,同处江南这片钟灵毓秀之地,虽各有千秋,却共享着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。提到江南文化,就不得不说起民间广为流传的“江南四大才子”,他们便是明代苏州的唐伯虎、祝允明、文徵明和徐祯卿,即“吴中四才子”。

image.png

这四位才子才华横溢,在诗文书画等诸多领域皆取得了非凡成就。令人惊喜的是,他们都曾踏上镇江这片土地,与镇江的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,为镇江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熠熠生辉的瑰宝。

唐伯虎:

才情横溢,叹镇江山水

唐寅,这位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人物,在绘画领域与沈周、文徵明、仇英并称“吴门四家”“明四家”,在诗文方面又与祝允明、文徵明、徐祯卿并称“吴中四才子”。他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,正如他在镇江山水间留下的诗篇,饱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感慨。

image.png

《乾隆镇江府志》卷52《艺文志九》中记载着唐伯虎的《焦山》《游金山》诗。在这些诗作里,他借描写拒绝帝王“三诏”的汉末高士焦光隐居的遗迹,以及孤立于江中的焦山独特风景,抒发自己命途多舛、身世悲凉的心境。明代时,金山还屹立在江心,唐伯虎登上那江心孤屿金山,俯瞰滔滔江水,心中涌起对世间风波的万千慨叹。夜晚,他留宿在金山僧舍,静静聆听江上风雨声,灵感如泉涌,写下了动人的诗篇。

image.png

《光绪丹徒县志》卷五十《明诗》还收录了他的《春日与乔白岩游金山》,从这首诗中,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他对镇江山水的由衷喜爱。在镇江的山水间,唐伯虎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慰藉,他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到每一句诗中,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。

文徵明:

钟情金山,佳作频出

文徵明,初名璧,字徵明,后以字行世,改字徵仲,号衡山居士。他诗文书画俱佳,时人称其为“四绝”。文徵明的一生,多次参加乡试却皆未中举,直到嘉靖二年(1523),才以岁贡生的身份参加吏部试,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一职。三年后,他毅然辞官归乡,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之中,直至九十岁高龄离世,在四才子中年寿最长。

image.png

他对镇江的金山情有独钟,曾多次游览此地,留下了《金山寺待月》《舟中望金山》《金山诗追赋》等诸多作品。在《金山寺待月》中,一句“浮玉山前玉露凉,晚潮微上月洋洋”,生动地描绘出金山夜晚品茗赏月的美妙场景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惬意。后来他又创作了《金山诗追赋》,足见他对金山的喜爱之情有多深厚。

image.png

△文徵明《金焦落照图》

image.png

△《金焦落照图》局部:金山寺

image.png

△文徵明《金山图》

文徵明26岁时,赴南京赶考未中,途经镇江,绘制了夕阳下的金山与焦山——《金焦落照图》,这幅名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。镇江金山寺则藏有他创作的《金山图》(现图为清代仿制品)。

image.png

此外,他游览过焦山创作了《焦山图》,《光绪丹徒县志》卷五十《明诗》中的《焦山》一诗,充分展现了他对焦山山水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与描绘。他用细腻的笔触、灵动的诗句,将镇江的山水之美定格在文字与画卷之中,让后人得以透过他的作品,领略到几百年前镇江山水的神韵。

祝允明:

多次游历,为镇江赋诗

祝允明,字希哲,因其右手有枝指,便自号“枝山”“枝指生”。在“江南四大才子”中,他对镇江的情感尤为深厚,留下的关于镇江的诗作也是最多的。

image.png

正德六年(1511)秋,祝允明应邀参与纂修《镇江府志》,期间寓居在镇江府道纪司,还为其移建撰写了记文。他多次往返途经镇江,每一次的停留都化作了笔下的佳作,如《丹阳晓发》《江行二首》《宿金山寺》《金山图》等记游诗。

image.png

从这些诗中,我们仿佛能跟随他的脚步,一同领略镇江山水的魅力,感受他在旅途中的复杂思绪。他曾在诗中感叹,面对多年来早已熟悉的旅途风景,似乎难以再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“妙句”,但实际上,他为镇江留下的每一句诗,都如同璀璨的珍珠,成为了珍贵的文化遗产。他在诗中描绘的旅途见闻、抒发的内心感慨,让后人对那个时代的镇江有了更生动、更深刻的了解。

徐祯卿:

途经镇江,亦留痕迹

徐祯卿,字昌谷,天资聪颖。他在弘治十八年(1505)考中进士,却因相貌不佳未能入选馆选,只被授予大理左寺副一职。此后,他的仕途坎坷,年仅三十三岁便英年早逝。然而,他在文学领域成就颇高,是明代古文派“前七子”之一,其诗熔炼精警,被誉为吴中诗人之冠,著有《迪功集》6卷。

image.png

徐祯卿多年来为了应试,屡次往返京城,镇江便是他的必经之地。虽然在他的《迪功集》和镇江方志中,并未发现他游历镇江时专门创作的诗作,但《迪功集》中的《送许补之还丹徒》一诗,也为镇江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。

image.png

许完,字补之,丹徒人,与徐祯卿是同榜进士,两人情谊深厚。这首送别诗,不仅表达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君子之交,也从侧面反映出徐祯卿与镇江的联系。即使没有专门描绘镇江山水的诗作,他与镇江友人的这份情谊,同样成为了镇江文化的一部分。

跟着“苏超”游镇江

“江南四大才子”在游历镇江山水的过程中,用生花妙笔和卓越才情,为镇江的山水注入了鲜活的灵魂和文化底蕴。所以,我们诚挚地邀请苏州的朋友们,跟着“苏超”免费畅游镇江景区!

image.png

▲长按识别“苏超一码通”,了解免费游园、特惠住宿详情

让我们一起漫步在镇江的金山、焦山、北固山、南山等景区,吟诵着“江南四大才子”留下的诗篇,穿越时空的隧道与这些才子们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!

 


新闻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