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微信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
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中心 - 文旅镇江
金牌说 | 金山妙高台,为何成了邀月、赏月、唱月的绝佳之地?
时间:2024-09-16 作者:

这里有导游大赛冠军,这里有持证高级导游,这里有文史专家,形象大使、旅游博主……镇江文旅集团将持续推出《金牌说》系列节目,通过古迹串联历史,让历史还原真相,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独特的视角探寻美景背后的故事,一同揭开镇江神秘的面纱。

“树色中流见,钟声两岸闻”,这是唐朝诗人张祜笔下的金山。

说到金山寺的建筑特点,整个寺庙依山而建,层层叠叠,只见寺庙不见山,被称为寺裹山。这里不但有“水漫金山”的动人传说,还留下了许多传唱千古的名篇佳作。

image.png

金山寺妙高台,始建于北宋,由高僧佛印所建,取佛家“妙不可言,高不可攀之意”。曾经是僧人晾晒经书之地,也称晒经台,同时这里地势险要,是南宋著名巾帼英雄梁红玉击鼓抗金兵的所在地。

image.png

金山寺坐东朝西,每逢十五月圆夜,一轮明月从江面缓缓升起,妙高台就成了邀月、赏月、唱月的绝佳之地,谁为决云开皎月,练飞雪卷看潮生(米芾)。楼台两岸水相连,江北江南镜里天(沈括)。文人雅士们以月会友,直到夜静更深,金山月满楼的良宵美景,让人们久久不愿散去。

最为著名的还要属苏东坡的《水调歌头》,这首词是他在山东密州任上,与苏辙已多年未见,又至中秋团圆时,思念弟弟而作。

image.png

又是一年中秋节,苏东坡与友人同游金山。其中有一位被称为大宋好声音的音乐家袁绹。此时月光如昼,大家登上了妙高台共饮美酒,吟诗作对,好不风雅。这时,袁绹取出随身古琴,即兴而作,将《水调歌头》谱词成曲,缓缓吟唱。苏东坡听着听着,竟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。

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,在中秋月夜,对月饮酒,这是景;怀念弟弟,这是情;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这是理。情、景、理三者在这首词中完美融合。

image.png

一首词,紧扣着咏月,写得胸怀开朗,潇洒超脱。一首曲,巧借月光与美酒,即兴成曲,情景交融,将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美好祝愿,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。

image.png

金牌讲师团

image.png

冯丽

镇江市金牌导游

 


新闻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