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牌说 | 北固山的甘露寺铁塔,原身竟是一座石塔?
时间:2024-08-08 作者:
这里有导游大赛冠军,这里有持证高级导游,这里有文史专家,形象大使、旅游博主……镇江文旅集团将持续推出《金牌说》系列节目,通过古迹串联历史,让历史还原真相,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独特的视角探寻美景背后的故事,一同揭开镇江神秘的面纱。
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东南面的山腰上,有一座残塔,塔为铁铸,高约8米,共四层,每层都有双雀、游龙或佛像、飞天等精美图案,姿态生动。清乾隆帝有诗云:长江好似砚池波,提起金焦当墨磨。铁塔一枝堪作笔,青天够写几行多。
唐宝历元年(825年),李德裕为祝祷皇帝“冥福”修建石塔,名曰卫公塔,乾符年间,卫公塔被毁。宋熙宁年间,太守王安礼于石塔原址重建铁塔,有八面九层,即今甘露寺铁塔的前身。明万历十年(1582年),铁塔被狂风刮倒,仅存三层,后经僧人募款重修,改作七层。
七级浮屠,是佛塔的最高级别,然而,甘露寺铁塔经历了许多磨难。鸦片战争期间,英国侵略者攻占北固山,他们倾倒于铁塔的精美,想整体搬运,但铁塔扎根于山石,且躯体庞大,无法挪动,最终,只得拆卸掉塔顶与相轮(圆环)。其后,在同治、光绪年间,铁塔又两度遭受风雨雷电之灾,仅存宋时的须弥座及最下两层。
直到1960年,镇江市政府对铁塔进行了多次保护性维修,将原倒放在甘露寺内明代复制的第三、四层塔身安装上去,铁塔终于成了现在的模样。
千百年华已过,盛衰兴废,不过弹指一挥间,惟铁塔常矗于此,惯看秋月春风!
金牌讲师团
王玥
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
镇江市作家协会理事
《镇江1937》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