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固山
北固山有“京口第一山”之称。远眺北固,横枕大江,石壁嵯峨,山势险固,因此得名北固山。自南往北由前、中、后三峰组成。新中国成立后,中峰、后峰辟为后甘露寺公园,1986年更名为北固山公园。
北固山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,山中的亭台楼阁、山石涧道,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,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。
“一座北固山,半部三国史”。镇江是东吴最早的都城所在,而当时的宫殿就建在北固山。北固山上至今残存一段吴国京城——铁瓮城的城墙。除此之外,北固山也是刘备招亲、孙刘联姻之地。不远处还有一座蒜山,传说是诸葛亮和周瑜筹谋“火烧赤壁”之地,因而被称作“算山”。
“天下第一江山”
醉清泉/摄
甘露寺
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(265—266年),故名“甘露寺”。现在山上的甘露寺,是在唐代宝历年间由润州刺史李德裕所建。
甘露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,其建筑特点与金山、焦山不同,采用了“以寺镇山”的手法,故有飞阁凌空之势,形成了“夺冠山”的特色。
△甘露寺招亲
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四回“吴国太佛寺看新郎,刘皇叔洞房续佳偶”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。沿着山路的石阶奋力攀登到建在北固山北峰之巅的甘露寺。穿越时光隧道,一幅“甘露寺刘备招亲”的画卷在面前展现。
赤壁大战后,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,周瑜向孙权献计,以其妹孙尚香为饵,设下美人计,诱刘备来京口联姻招亲,趁机扣为人质,以讨还荆州。诸葛亮将计就计,使孙刘联姻弄假成真,「赔了夫人又折兵」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。京剧“龙凤呈祥”唱的就是这段故事。
△往期“刘备招亲”实景演出
因此,凡是来镇江的游客,都要到此一游,登北固山,访甘露寺,看看刘备结婚的大殿,联想孙尚香出嫁的往事。
祭江亭
穿过甘露寺,向西信步走去,看到一座石柱方亭,就是祭江亭,古称北固亭。此亭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,石柱上刻有槛联两副:“客心洗流水,荡胸生层云”;“此身不觉出飞鸟,垂手还堪钓巨鳌”。读来,觉得很有禅味。亭外有围墙、廊路,内设石桌、石凳。亭下石壁悬江,登亭远望,四周的水色山光尽收眼底。
为何叫祭江亭?
相传三国时孙刘联姻后,夫人孙氏随刘备去荆州,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江东。孙刘联盟破裂,彝陵大战,刘备兵败,夫人孙氏听到讹传刘备病死在白帝城,悲痛欲绝,身穿孝服,于此亭设奠遥祭,投江殉情,故此亭又名“祭江亭”。而“江山第一亭”相传是康有为在星夜登亭看到北固山的胜境后题写的。
卫岗老王/摄
狠石
北固山有怪石形似羊,俗称狠石,亦作“很石”。宋《蔡宽夫诗话》云:“相传孙权尝据其(狠石)上,与刘备论曹公。”唐罗隐诗云:“紫髯桑盖此沉吟,很石犹存事可寻。”诗中紫髯指的是孙权,桑盖指的是刘备。
遛马涧
位于北固山后峰西北侧的峭壁上,两面山崖夹峙,地势险峻。相传孙权与刘备争胜,二人沿此涧跃马扬鞭,山上山下几度纵横,因而得名。
试剑石
相传孙权与刘备同游北固山凤凰池,见池边有巨石,于是各怀心思,暗自祈祷,分别挥剑劈开一块石头。于是留下了两块试剑石。
多景楼
位于北固山后峰,与黄鹤楼、岳阳楼并称为“长江三大名楼”。多景楼另有两个别名,一为“相婿楼”,一为“梳妆楼”,均与刘备招亲的传说相关。
太史慈墓
据《北固山志》记载,同治九年(1870年)赵应珪等立太史慈碑于北固山下。近几年,又对此墓进行修缮,在墓前竖立了大型浮雕像。此墓1982年被定为市级文保单位,上刻七个篆书大字“东莱太史慈之墓”。
鲁肃墓
鲁肃墓是近代所立,与东吴猛将太史慈墓相毗邻。为便于观瞻凭吊,根据社会各界人士意见,于1993年8月迁大学山鲁肃墓于北固山下。
控楚负吴,地势险要的北固山,因三国往事,引无数文人骚客凭栏远眺“天下第一江山”的雄奇险要,大江东去,浪涛拍岸,触景生情,怀古伤今。
其实,为北固山的英雄气韵定格的,还有那些慷慨激昂的文字。一座山的物质遗存固然重要,但令人难忘的是文字所赋予的精神内涵。
晋人对北固山的叹赏,尚见于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荀中郎在京口,登北固望海云:“虽未睹三山,便自使人有凌云意。若秦、汉之君,必当褰裳濡足。”
荀中郎,即荀羡,出身颍川荀氏,是荀彧的后人。他登上京口北固山,看到茫茫江海,大生感慨。
“宋词第一山”
北固山是闻名中外的文化名山。然而,让他名声在外的多是三国文化,人们对他的宋词文化却知之甚少。其实,北固山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宋词第一山。
多少年来描写北固山的诗篇不计其数,但被后世传诵最多的还是宋词。特别是辛弃疾的词作,独具穿透力,成为北固山的千古绝唱,让人回味无穷。
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
辛弃疾
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,孙仲谋处。
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,雨打风吹去。
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往。
想当年: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
元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
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
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!
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1204年2月,已经65岁高龄的辛弃疾由绍兴调任镇江知府。到任后,他积极备战。公务之余,他经常来到北固山的北固楼,放眼万里江山,追念历史人物,抒发爱国激情。
他在镇江任知府虽然只有一年半,但他作为一个词人、一个战士,却留下了代表他最高创作成就的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。
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
辛弃疾
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
何处望神州?满眼风光北固楼。
千古兴亡多少事?
悠悠,不尽长江滚滚流!
年少万兜鍪,坐断东南战未休。
天下英雄谁敌手?
曹刘,生子当如孙仲谋!
在同一年同一地,辛弃疾还创作了被后代广为传颂的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。
1957年3月20日下午,毛泽东由南京飞往上海,在镇江上空触景生情,高声朗诵并挥笔书写了这首词。
采桑子·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
苏东坡
多情多感仍多病,多景楼中,
尊酒相逢,乐事回头一笑空。
停杯且听琵琶语,细捻轻拢,
醉脸春融,斜照江天一抹红。
“乐事相逢一笑空”,把人们对好事易散的那一刻感情世界,生动传神的表达了出来,在每个读者心中都能引起共鸣,因而成为了千古名句。
水调歌头·多景楼
陆游
江左占形胜,最数古徐州。
连山如画,佳处缥缈著危楼。
鼓角临风悲壮,
烽火连空明灭,往事忆孙刘。
千里曜戈甲,万灶宿貔貅。
露沾草,风落木,岁方秋。
使君宏放谈笑,洗尽古今愁。
不见襄阳登览,磨灭游人无数,
遗恨黯难收,
叔子独千载,名与汉江流。
公元1164年冬2月,39岁的陆游从南宋朝庭枢密院编修的任上调任镇江府通判。当年十月的一天,他陪同知府方滋来到北固山,在多景楼上写下了被后代认为是其代表作的《水调歌头·多景楼》。
路人丁/摄
念奴娇·登多景楼
陈亮
危楼还望,叹此意,今古几人曾会?
鬼设神施,浑认作,无限南疆北界。
一水横陈,连冈三面,做出争雄势。
六朝何事,只成门户私计?
因笑王谢诸人,登离怀远,也学英雄涕。
凭却江山管不到,河洛腥膻无际。
正好长驱,不须反顾,寻取中流誓。
小儿破贼,势成宁问强对!
在陆游走后25年,杰出词人陈亮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(1188)奉旨来到京口、建康(南京)观察地形,他登上北固山多景楼,写下了堪作他一生政治宣言的著名爱国词篇《念奴娇·登多景楼》。
图片
站在这被后人们称作
“英雄山”的北固山上
放眼望去,长江的苍茫与辽阔
唤起我们心中的壮志与豪情
寒风吹过脸颊
却感到有一股暖流从脚下升腾
在胸中弥漫
望着远处滚滚东逝的江水
想起那些走进历史、被浪花淘尽的英雄们
心中不禁感慨万千
往事成过去,青山依旧
后者需奋起,续写新篇章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