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,好事者多把金山与焦山PK一下,争个高低。一向爱凑热闹的乾隆爷也不例外。他在焦山说:“金山似谢安,丝管春风醉华屋;焦山似羲之,偃卧东床坦其腹。......若以本色论山水,我意在此不在彼。”在他看来,金山太过奢华,而焦山比较自然。这座让皇上中意的焦山是一个江中小岛,与金山遥遥相对,十分幽静。
当渡船驶过宽阔的江面,一切凡尘俗事的杂音就被滔滔不息的江水滤去。弃舟登岸,轻风伴着香火的袅袅,茂密参天的古银杏和着沁人心脾的鸟鸣,也许正是这种超凡的清静和心灵的回归,竟然打动了我们这位平素最不肯安分的皇帝老儿,让他发出“焦山之游不虚云,诗成用诏闻未闻”的感慨。
△焦山
焦山幽深清雅的气质对历代墨客骚人一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,尽管山高水长,但这里一直是文人隐士心神向往的地方。山色的静谧与江水的波澜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灵动,或秉笔留书于石碑上,或直接挥洒在山崖间,久而久之,形成了赫然壮观的摩崖石刻和碑林,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“大字之祖”《 瘗鹤铭》,据说是王羲之的早期作品,堪称国之瑰宝。
与金山的秀气、焦山的雅气不同,挺立在金焦二山之间的北固山就多了几分豪气。当年的北固山枕江壁立,三面环水,异常险峭。上天既然给了北固山以壮夫的本色,自然也就赋予其相应的担当。
△《瘗鹤铭》
三国时,吴主孙权在北固山后峰建起了吴地的第一座城池——铁瓮城,而吴蜀联盟抗曹的恢弘篇章也就在这里淋漓书写。从此,北固山有了政治权谋,有了刀光剑影,它不再是一座自然的山峰,而是一道保家的长城,一柄卫国的利剑,威武地把守着这方土地和土地上的众生。也是从这以后,登临北固山的文臣武将们,多了一腔气吐山河的豪情,多了一份家国兴亡的忧思。
“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......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”今天,当我们站在北固山峰吟诵起辛弃疾这首《永遇乐》时,似乎再一次穿越时光,回到那些个风云激荡的年代,眼前是战旗猎猎,耳边是烈马嘶嘶,血脉在贲张,胸中升腾出一股对社稷、对家园的无限情怀。
△北固山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END......................
编辑:DuLH | 校对:L L
初审:葭月白 | 监审:一一